【喜报】阳新法院浮屠街法庭成功入选全省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暨加强“三个服务”典型案例
近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暨加强“三个服务”典型案例选编(一)》,阳新法院浮屠街法庭法庭成功入选!
案例点评:黄石市阳新县人民法院浮屠街法庭,因时顺势探索利用微信平台辅助办案,力争让当事人“少请一次假、少跑一回路、少花一分钱”,走出了一条极具“乡土气息”的量体裁衣式便民诉讼服务新通道。
阳新县辖区面积大、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近年来,阳新县人民法院为切实解决突出人案矛盾和方便群众诉讼,积极以人民法庭为载体,探索微信平台办案模式,不仅解决了异地当事人送达难、参与诉讼难问题,大大减轻了异地当事人来回诉讼之累,还提升了整体的办案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灵活选择开展“微诉讼”
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压力,浮屠街法庭参照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案件(类型)需求为中心,结合团队干警擅长领域进行小组分工,如婚姻、侵权案件小组,借贷、合同类案件小组,并根据每个小组的办案进度、数量,灵活调配,最大程度发挥办案团队合力。“微法庭”办案灵活性强,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利用微信平台送达、调解、开庭等,全程使用“微法庭”进行诉讼,也可以选择使用“微法庭”完成部分诉讼事项,现场到庭参与完成其他诉讼事项;各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都通过“微法庭”进行线上诉讼,也可以部分当事人选择“微法庭”进行线下诉讼。这样,既给予了当事人充分的选择权,也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性。
二、时间错峰进行“微沟通”
基层人民法庭的案件,从法律层面上而言并不复杂,但涉案纠纷的化解却不容易,想要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则需要办案人员情、理、法的融入和疏通。针对辖区外出务工当事人上班时间和办案人员上班时间多数重叠的现象,“微法庭”利用饭后10分钟、上班前10分钟等碎片化时间,错开当事人的忙时,用闲时主动对接当事人的闲时,随时通过微信联系沟通,热心答复相关法律咨询,即使法官一时有事也能延时回复,做到有问快答、有问必答,让矛盾在倾听、疏导中就能得以化解。目前,通过“微法庭”办理的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高、上诉率低。
三、远程异地提供“微服务”
“微法庭”平台不仅能够让当事人参与诉讼更为便利,同时让人民法庭在延伸司法职能上更为高效。一是异地代办诉讼事项。对异地代办流程、所需材料等制作简易模板,当事人若有需要,可在“微法庭”平台按照模板提示简易操作,后续事项全程由接待干警代办,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在创新举措、司法便民利民上迈出了新步伐。二是线上服务企业。配备专人积极对接辖区企业,通过“微法庭”平台摸排辖区企业司法需求精准问需答疑,秉持“不打扰、不增负”的原则,线上实时答疑和线下定期走访的方式获得企业好评。三是朋友圈普法宣传。在浮屠街法庭两个微信号的朋友圈里,法官结合法庭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的知识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布法庭案件审理须知、典型案例、法律知识等,为法治宣传开辟了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