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法治理念 守护司法公正

来源: 立案庭、审管办 时间:2021-01-28 17:34:53

为了尽快将一起合同纠纷案调解成功,2020年6月的一天晚上,程良友刚吃完饭便赶回办公室,对该案开展调解工作。由于双方当事人矛盾较大,且都各执一词,面对面调解可能会加重当事人之间的误解和矛盾,为此,程良友分别进行调解,直至凌晨2点终于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把当事人送回家以后,才肯返回家中休息。

4f162fd81c6e68a0b31341ac332fcfd.jpg

1991年开始,程良友便在阳新法院工作,龙港法庭、太子法庭等多个基层法庭都留下过足迹,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等岗位也都一一胜任。从事人民法院工作以来,他多次获得省市两级法院荣誉表彰,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9年8月,阳新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后,在浮屠街法庭当了近10年庭长的程良友开始担任立案庭负责人,并迅速克服了新岗位所带来的挑战。2019年起,他审结各类民事案件525件,结案率达94.77%,在做到严格执法办案的同时,确保立案庭工作高效运转。

统筹全庭的“领航人”

BT5A3319.jpg

经过内设机构改革,阳新法院立案庭整合了民事速裁、诉前调解、诉讼服务、信访接待等多项职能,形成了一个拥有近30名干警的崭新部门。面对日益增多的案件数,立案庭必须要充分发挥第一道关卡的闸门作用,率先处理大批量简案,在院党组的支持下,立案庭成立由6名法官、5名法官助理、6名书记员、1名速录员为主的速裁团队,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为诉讼提质增效

为了进一步优化利用有限的审判资源,程良友将立案庭有限的人力进行科学的配置,通过加强与人民调解委会的合作,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协同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2020年,阳新法院成功调撤案件1947件。同时,他还倡导灵活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企业微信等,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等方式办理诉讼事项1220人次。

不顾危险的“和事佬”

疫情防控期间,为包保社区的住户调解家中矛盾。.jpg

面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程良友始终坚持“该立则立,能调则调”,尽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13年,在他承办的一起发生在浮屠镇土库村的相邻权纠纷案件中,两个老乡先后在相邻处建房修建的过程中导致旧房沉陷发裂,变为危房。先建房者要求后建房者拆除房屋,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一幢房,一片心血,二人是痛在心头。

虽经村组介入调解但双方仍互不相让,矛盾十分尖锐。案件受理后,双方不待开庭审理,就曾各自纠集亲朋好友,械斗一触即发。程良友不顾自身安危,当起了“和事佬”,带领法庭工作人员主动登门,释法讲法,及时制止了械斗。

危机化解后,程良友又多次到现场召开协调会,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当事人的亲戚朋友,进行劝说,邀请权威机关进行质量检测和整改评估,提出赔款和房屋加固意见。

早出晚归,跑破脚板,说破嘴皮,程良友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之以法。最后,双方成功调解,冰释前嫌,他们拉着程良友的手,无限动情。这一幕成就了浮屠街法庭的一段佳话。

弱势群体的“知心者”

“程法官,我有几个字要送给你。”2020年5月20日一早,正在为庭审做准备的程良友接到一名当事人的电话。

电话来自于一名七旬老人,早些时日,老人来到程良友的办公室,诉称其2006年借款他人6万余元,年年催讨均无力偿还拖欠。老人当初为帮人慷慨解囊,利息分文不收,可如今却落下怨气。老人心有不甘,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诉诸法律。案情清楚、法律关系明确,考虑到老人来往不便,在安抚好老人之后,当天程良友便安排诉前调解团队调处,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为了避免老人舟车劳顿,程良友婉拒了老人的好意,便开庭去了。庭审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待到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老人已经站在了门口。他立马打开门让老人坐下休息,并询问起了履行情况。谈话间,老人小心翼翼从包里拿出一幅用外层纸包裹着的叠得工工整整的字要送给他。推辞再三,老人却态度坚决,重复着感谢之语,他见状,便收下了这幅字,送老人出门,而老人蹒跚着步伐,几步一回头、招手,依旧不停地念叨着谢谢……

“我只是全国十余万名法官中的一员,很多纠纷,处理过就忘记了,也从来没有想过当事人会记住我,但实际上每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份人们对法院工作的认可。”程良友说道。